核心提示
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部署,會議指出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綱要提出:到2025年,重慶、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能級顯著提升,區域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到2035年,重慶、成都進入現代化國際都市行列。
2021年12月,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做強“雙核”,不斷提升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市的發展能級,增強核心功能和輻射作用。成都市黨政代表團來渝考察期間,重慶、成都簽訂《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部署唱好雙城記建強都市圈戰略合作協議》及5個子協議,將“雙核”聯動工作引向深入。
兩年來,川渝蓉三方認真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成渝共建領域重點任務清單化、事項化實施。本報從各領域各層面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數據進行報道,展現“雙核”聯動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責任與擔當。
案例①
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七方面合作成果初顯
6月23日一大早,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一家科技公司的負責人來到兩江新區政務大廳川渝通辦窗口,辦理在四川成都開辦分公司的相關手續,業務很快辦結。而在以前,辦理這種業務還得重慶、成都兩頭跑。
近年來,兩江新區與四川天府新區深化合作,企業和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捷。兩江新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兩地開展合作以來,七方面成果已經顯現,主要體現在雙方攜手示范帶動、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互聯互通、組建產業聯盟、舉辦活動、互學互鑒、輻射帶動等方面。
如在企業復工復產方面,新冠疫情期間,兩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共同應對重點產業企業用工、配件短缺等問題,推動企業間相互配套、共渡難關。
在組建產業聯盟方面,雙方推動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電子信息、協同創新、會展產業、現代金融、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生物醫藥八大產業旗艦聯盟,推動做強做大兩大國家級新區的旗艦產業和主導產業集群。目前,八大聯盟分別印發了實施方案,并召開了約400家聚集入盟企業的第一次聯盟大會。
在城市建設互學互鑒方面,雙方共建兩條示范大道,在兩江新區建設“天府路”,在天府新區建設“兩江路”,分別展示智慧城市和公園城市理念,道路周邊集聚相關總部、機構和企業。
在聯動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方面,兩江軟件園與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簽訂《共促軟件產業發展合作協議》,雙方開展了全方位合作。
案例②
合力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
長在城市遮陽地,開出絢爛小黃花。近日,在重慶中心城區不少大橋下,一大片“過路黃”正悄然綻放。這得益于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川渝共建鄉土植物種質創新與利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開展的耐陰觀花地被植物應用示范項目。目前,包括“過路黃”在內的8種鄉土耐陰觀花地被植物,已在重慶中心城區的綠地中應用示范。
6月24日,記者從西部(重慶)科學城了解到,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成渝雙方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推動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點實驗室、高能級創新平臺加速建設并投用,為加快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微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由西永微電園公司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共建。該研究院以國家級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為基礎,圍繞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學科,結合西永微電園產業基礎,形成微系統集成加工與測試、數?;旌闲盘栃酒癝oC系統、功率半導體、微波毫米波系統四大研究方向,如今已擁有5個國家級杰出人才領銜的科研團隊,獲批重慶市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西部(重慶)科學城有關負責人介紹,雙方下一步將在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基礎上,通過聯合出臺行動方案等措施,推動共建事項清單化、項目化實施。
案例③
成渝生態環境部門共護巴山蜀水美麗畫卷
不久前,來自四川成都的專家廖嘉玲與重慶相關專家一起,參加了榮昌國家級高新區總體規劃的環評技術審查。專家互用共享,參與規劃環評審查、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等,在重慶、成都兩地生態環境部門已成為常態。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不可或缺。圍繞共擔上游責任、共同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成渝兩地緊緊圍繞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共商環境管理、共促綠色發展,有效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努力探索綠色低碳轉型之路。
2020年7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與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協作、強化大氣污染防治聯動、推動環境執法與應急互動等多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啟動了兩地共護巴山蜀水美麗畫卷的新篇章。兩地區縣生態環境部門的聯動合作更加緊密,合作領域持續拓展,成效逐漸顯現。
兩年多來,重慶、成都兩地生態環境部門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在規劃環評審查、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中,依托國家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庫平臺,兩地專家互用共享90余次。此外,兩地生態環境監測、科學研究機構還共同參與2021年冬季成渝地區PM2.5污染聯合同步觀測項目,兩地環境執法部門就聯合執法、案卷評審、交叉稽查等事項達成具體合作舉措。
案例④
成渝班列助力兩地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6月21日,52個裝有建材、糧油等價值300萬元的集裝箱,在江津區珞璜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完成集結,順利搭上江津至成都青白江的貨運班列。與過去公路運輸相比,單箱運輸成本節約500元以上。
為進一步優化成渝地區資源配置,填補兩地直達貨運班列空白,今年5月19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貨運班列(以下簡稱成渝班列)發出首趟列車。
江津區相關負責人稱,成渝班列不僅可以強化兩地之間的物流協作、產業協同、經貿合作,還可以緊密銜接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和長江黃金水道,對接渝滬、渝深、渝甬、渝新等國內鐵路貨運通道,助力兩地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下一步,江津臨港產業城將加強與成都國際陸港的合作,加快實現成渝班列雙向常態化開行,力爭2022年全年開行100列,運輸貨物超5000標箱。
案例⑤
“跨省通辦”讓政務事項辦理過程越來越便捷
四川省武侯區的企業家在網上申請“跨省通辦”業務后,從沙坪壩區政務服務大廳的自助服務一體機上,就可以打印出加蓋公章為“成都市武侯區行政審批局”的營業執照。
一年半前,沙坪壩區與成都武侯區簽訂了《“跨省通辦”政務服務戰略合作協議》,并以開辦企業為突破口推動事項實際落地。一年半后的今天,在沙坪壩區實現川渝通辦的事項越來越多,辦理過程越來越便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了。
為打通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沙坪壩區在“7×24”小時自助服務專廳建設的基礎上,在重慶西站、三峽廣場以及部分街道和行政村等人流聚集區域,首批投放11臺自助服務一體機,延伸服務鏈條,推動“跨省通辦”就近辦。
網絡招聘服務電話:
023-63782960
人力降本外包服務:
023-67701245